鸿星尔克男鞋 |
安踏运动鞋 |
螺满地螺蛳粉 |
钓鱼凳子 |
补水面膜女 |
江中乳酸菌 |
图为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新貌。
刘海东摄
穿越连绵的高山,切割深邃的河谷,鸭绿江一路奔涌,流淌到辽宁丹东境内与浑江相汇,忽然变得舒缓起来。这里河网密布、植被繁茂。
河畔右岸的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活着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自愿回到家乡务农,当了半辈子生产队长。
六十多年来,他始终深藏功名。直至九十六岁高龄时,他当年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才被挖掘出来,在全国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反响。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又荣获“七一勋章”。
一
孙景坤生于1924年10月,1947年12月入伍,1949年1月入党,解放战争期间多次立下战功。1950年10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其间曾负伤回国,不待伤势痊愈,执意重返战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孙景坤所在的40军119师在西线牵制和吸引美军,使其无法全力投入上甘岭方向。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敌人在飞机、重炮、坦克的支援下,向驻守161高地的119师357团8连发起猛攻。成吨的炮弹倾泻在阵地上,树木和岩石被炸得到处横飞,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阵地上燃起熊熊烈焰。随后,敌人集结兵力,向阵地猛扑过来。8连在我方炮火的支援下,沉着应战,顽强战斗,连续打垮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机枪手周腊生抱起机枪,奋不顾身地战斗;副连长支全胜的左腿被子弹射穿,简单包扎一下,继续指挥战斗……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有的牺牲,有的负伤,161高地侧翼的两块阵地形势也很紧张。手榴弹甩光了,子弹快要打没了,支全胜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把爆破筒压在身下,准备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这时,孙景坤来了!
担任7连1排副排长的他,带领九名战士及时赶到,还带来了阵地上最紧缺的物资——八箱手榴弹,两箱转盘机枪子弹。居高临下的战斗中,手榴弹的威力不亚于炮弹,战场上的形势立刻逆转。
原来,孙景坤带来的一个班援兵是营长指派来的。那时候孙景坤刚刚经历连续作战和抢救伤员,一天一夜没合眼,也没时间吃东西。总算能在包扎所坐下来休息,他刚想往嘴里塞几口炒面,营长的新任务就下来了:扛上弹药,立刻支援161高地。
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正值中午,是一天中最容易暴露的时候。一番侦察之后,战场经验丰富的孙景坤终于找出敌人火力的死角,机会难得,他鼓励大家快速穿插上去。正在这时,战场上突然升腾起一股浓浓的烟雾。战友们以为这是敌人的毒气战,停下脚步,隐蔽起来。而孙景坤发现烟雾中有人影晃动,他顿时明白了,敌人在抢救伤员,用浓烟遮挡我军的视线。
既然浓烟能为敌所用,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孙景坤大声喊着,冲,冲,快往浓烟里冲!冲进去,美国飞机就看不到咱们了!
就这样,孙景坤带着战友冲进了浓烟中。敌机失去目标,胡乱地扫射一通,飞走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十个人带着十箱弹药,完好无损地冲上161高地。已经做好准备以身殉国的支全胜扔下爆破筒,抓住孙景坤的胳膊,激动地说,老孙,你可上来了!
孙景坤迅速将带来的战士布置开,与敌人交上了火。孙景坤接二连三地掷出手榴弹,战友们的枪口喷射出愤怒的火舌。敌人几次反扑失败后开始逃窜,孙景坤端起步枪,对准仓皇逃跑的敌人开火,枪声响处,敌人接连倒下。
此时,支援上来的7连战士有的已经牺牲,剩下的几个人都负了伤。孙景坤激励大家说,同志们,龙水洞战斗,我们7连十五名勇士愣是打垮了敌人,我们一定要发挥龙水洞的战斗精神!负伤的战士听了,抖擞精神说,排副,别看我们负伤了,一定坚持到底!
那一天,从中午到半夜,敌人向161高地组织了数次反扑,被孙景坤和战友们一次次地打退。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孙景坤和三名战友。那一场场战斗的激烈与漫长,深深地刻在了孙景坤生命的年轮里。
激战过后,增援上来的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下找到了孙景坤。他浑身上下多处受伤,耳朵被震聋,直到几天后才渐渐恢复听觉。撤下去的途中,又遇到敌机轰炸,孙景坤和周腊生轮换着,把受伤的支全胜背了下来。
战后,支全胜、周腊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二
1955年,复员后的孙景坤放弃了到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山城村务农,建设家乡。
山城村旁,有一条河叫大沙河。之所以被称为大沙河,是因为每年洪水暴发时,鸭绿江水位上涨,大沙河的洪水无处可泄,时常漫过河岸,淹没土地,危及房屋。等到河水退去后,留下了大量泥沙,因此得名。
要问大沙河有多宽,谁也说不准。水能漫到哪儿,哪儿就是大沙河的河床。整条河弯弯曲曲,支汊众多,一道时断时续的简易泥坝,根本挡不住河水。山城村恰好处于大沙河的转弯处,是防洪最薄弱的地方,每逢雨季,洪水都会淹没山城村沿河的土地。
孙景坤出任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大沙河的洪水成了他的心结。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全村人一道治理这条河。有人说,干也是白干,常言道洪水猛兽,人拿它是没办法的。孙景坤心里想的却是,再顽固,再厉害,能比得过敌人的飞机大炮吗?纵然困难是座山,只要肯一锹一锹不停地挖,山也会变成平地。
水利专家来到了河畔,规划出了治河方案。孙景坤像当年战场上打歼灭战那样,带着治河的乡亲们昼夜奋战在两岸,开展劳动竞赛。孙景坤的家人都大力支持他,妻子白天到大坝上劳动,晚上去夜校学文化,还连轴转地干家务活儿。不到十岁的女儿也成了帮手,和父亲一道奋战在堤坝上。
孙景坤没有一味地增高大坝,他和技术员一道,分析洪水泛滥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大沙河侵害的不仅仅是山城村第一生产队,河对岸武营村的果园也深受其害,要想彻底治理,需要固定河道。可两个村的土地在河道两边犬牙交错,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固定河道要占地,谁也不愿意。
孙景坤做出决定,山城一队与对面的村交换土地,谁也不吃亏。就这样,大沙河去弯取直的设计方案形成了,冬季修坝大会战在两岸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独轮车都不多,孙景坤就带头用筐挑、用肩扛,运送土石,吃住都在工地上,一连奋战两三个月。
大坝修好了,巩固坝体又是一个新课题。雨水年年冲刷,泥坝会随之变矮,若放任不管,修坝付出的艰辛劳动早晚会付之东流。最好的办法是种树,用树有力的根系护住大坝。于是,春天来临时,大坝上种满了白杨树。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坝越建越高,越建越厚实,洪水也被驯服了。不仅两岸的土地得到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河滩改造还给山城一队增加了一百多亩耕地。对于惜地如金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三
治理了大沙河,生产队开始向土地要粮食。山城村地势低洼,洪水过后,留下许多泥塘。泥塘虽然也算地,但因为渍涝,十年九不收。孙景坤却打起了泥塘的主意。他想,淤泥也有很好的肥力,不能年复一年地浪费了。
怎样清淤、排涝、打粮食呢?孙景坤想到了新办法:改善种植方式,建造台田。台田上面干爽,适合种玉米,台田下面是连成一片的水面,水下全是淤泥,正好种水稻。山城村没有种水稻的经验,孙景坤带人去了东沟县(现东港市)的前阳公社柳林一带取经。那里种植的水稻穗大肥厚,颗粒饱满。山城村与之相距不远,气候相同,水源丰沛,怎么就不能种水稻呢?
正值中秋,一行人乘车来到柳林,那里是鸭绿江的入海口。此时,稻子接近成熟,望不到边的稻田一片金黄,风一掠过,到处摇动着丰收的气息。大家向农业技术员努力讨教,土壤、育秧、插秧、灌溉、排涝、田间管理等等,学得特别仔细。
从东沟学习回来,忙完秋收,山城一队便开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挖淤泥、造台田,向泥塘要粮食。孙景坤穿着水靴,带头蹚入泥塘当中,筑台挖沟,将泥塘分出旱地和水田,最后还要把淤泥返回台田,成为水稻的养料。为了能在缺水时灌溉稻田,孙景坤还带着村民在大沙河上建了一座引水工程。
经过一个冬天的农田基本建设,这片“十年九不收”的涝洼地,被成功改造。第二年开春,台田上播种了苞米,台田下插上了稻秧。春天苗齐苗壮,夏天长势喜人,到了秋天,一片丰收景象。
谁也没想到,孙队长这么灵机一动,就让荒弃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玉米水稻双丰收,一举两得。一时间,一段顺口溜在山城一队流传开来,直到今天,老年人依然记忆犹新:
山城一队大亚湾,
当年就是烂泥滩,
一遇水涝就不收,
如今变成米粮川。
山城一队的前山和后山,原来都是光秃秃的,尤其是前山曾建过硫黄厂,熏得山上寸草不生。后来硫黄厂停窑关闭,但山已被荒弃,孙景坤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带着山城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落叶松。几年下来,小苗逐渐长高,把整座山都染绿了。
半个世纪过后,这些落叶松都长大成材,给村庄穿上了绿装,树干粗得都搂不住。想想当年,寸草不生的山,种植每一棵树都需要改良土壤,都需要拎水上山,想要把树种活是多么艰难。孙景坤为之付出了多少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
后山没有受过硫黄厂的污染,土质很好。孙景坤根据附近村民的种植经验,判断后山应该适合种板栗。他在那里又是培植又是嫁接,几年过后,后山栽满了板栗苗。板栗收获时,分给队里的村民,既可以当粮吃,又可以卖钱。又过几年,树长大了,产量又上新台阶,板栗树成了山城一队的摇钱树。
当年孙景坤栽下的板栗树,如今大多数的树龄已经超过六十年。那些美味的果实,依旧滋润着山城村人的幸福生活……
回乡务农六十余载,孙景坤始终甘受清贫,只懂吃苦,不知享受。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事去找过老首长们,自己的子女全都是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孙景坤时时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人不理解,问他,你是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人,不好好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地干活?
他很认真地说,要是只知享受,我怎么面对那些牺牲的战友?
深藏军功的孙景坤,回村后不但从不提起自己过去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而且扑下身子,把家乡的土地当成一个新的“战场”,几十载埋头苦干。他用一生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作者 周建新
我,非常喜爱鸟,羡慕鸟类有一双翅膀,可以在彩虹间自由的翱翔。曾经幻想过,能变成一只小鸟,能在广阔的天空中自......
(2008年)柳州第三届十大美丽乡村:鹿寨县寨沙镇拉庙村长枧屯 长枧屯位于寨沙镇拉庙村东北部,距寨沙集镇13......
龙女沟景区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的四荣乡境内,坐落在海拔2086米的元宝山西南面。龙女沟景区是元宝山景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