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沟扶贫记(决胜2020)
河北易县碾子沟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顾大鹏摄)
从王文坡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得知,他去易县紫荆关镇碾子沟村扶贫了。
“五一”节前,我和他约好,去他扶贫的村看看。一开始,他答应了,后来却告诉我,因糖尿病眼底病变手术,暂时去不成了。过了十多天,他发视频给我,说已经从医院出来,可以去村里了。于是,我们从县城出发,逆易水河上行,过了紫荆关,又沿拒马河溯流,进入幽长的沟谷。最后见到一块石碑,上书村名——碾子沟村。
这里,有王文坡三个年头的扶贫故事。
一
2018年,王文坡应组织安排,从河北省保定市清西陵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赴易县紫荆关镇碾子沟村扶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扶贫时间三年。当时他身体不好,下村扶贫,生活上将会面临较大困难。但是如果不去,又将是他的终生遗憾。王文坡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看着乡亲们的生活不易,他总想着能为乡亲们做一些事。
他决定去驻村扶贫。
夏末,王文坡赶往碾子沟村。到村口,下了车,顾盼四周。山坡地上,玉米茂盛;两岸山上,树木参差;沟谷幽深,山道弯斜。碾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闫树明在村口迎接他,还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册子带了过来。
王文坡一看册子,心头一紧。全村二十五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去已脱贫的,剩下的十户十一人,不是身患残疾,就是因病致贫。
老王当天即召集队友师瑞军和张朋开会,研究脱贫致富的办法对策。
王文坡首先和队友们约法三章——
见到老乡,不管是砍柴的、翻土的,还是铲粪的,首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握手。
老乡来访,不管是什么事,首先要将他们热情请进屋,倒杯热水,再说正事。
老乡提出问题,不管是否合情合理,都要依法依规、耐心细致地解释清楚。
王文坡说:“第一,我们要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在碾子沟村彻底消灭贫困。第二,我们要找准自身优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乡亲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当晚,他开始写“驻村日记”。在扶贫一线,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是独特而珍贵的写作素材。他写下了自己的决心与愿望:“来到碾子沟村,那山谷草木,那善良百姓,都是美好的故事。脚踏实地,开出不一样的花儿,结出不一样的果来!”
冬天,贫困户闫山家的房屋不幸失火。庆幸的是,闫山被迅速送进当地医院,伤势得到了及时治疗。王文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完现场的大小事务后,又在微信公众号上挂出了自己的“驻村日记”——《闫山,这个冬天你不会冷!》,文章写得真挚感人,引来社会人士的救助,除米面油和棉衣棉被外,各界还给闫山捐了一些钱。
二
2018年立冬当天,王文坡请全村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聚到村委会,畅饮“幸福宴”。
那天,乡亲们纷纷赶来,有的坐着三轮车,有的赶着小毛驴,人人喜笑颜开。十人一桌或八人一桌,大家吃着满桌的菜肴,聊得热火朝天。
王文坡向老乡们拱手,说:“我们是来扶贫的,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今天请各位来,是让大家聚一聚,聊聊天,说说希望。再就是扶贫工作队与各位进一步认识,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这时,六旬老人杨新民突然站起来,喊着说:“我认得你,王书记。你可要帮我们解决喝水的困难!”
群众有困难,当然要解决,王文坡说干就干。宴会一散场,他就上杨新民家调查去了。一进院门,就看到杨新民家门口有一个大缸,缸里水清如镜。王文坡说:“这山里的水就是好。”不料,杨新民一听,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杨新民伸手搅一下水,缸里的水立刻变得浑浊不堪。原来,这是杨新民从房檐接下的雨水,沉淀在水缸里备用。这里名为“水泉沟”,却一直缺水。老百姓接一桶雨水要几个小时。挑一担水要翻两三道梁,走六七里地。
听了这一番诉说,王文坡暗暗揪心。
第二天,王文坡就联系了两家企业,对他们说:“我铁心要打出深井来,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希望大家支持!”
两家企业也是爽快,不仅出钱,还出力,请来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到村里确定井位。村里五队小队长赵永申找来打井队,组织施工。机器一响,钻杆直下。很快,打到了蓄水层。装上抽水泵,清水从水管喷出来。
杨新民见喷水了,立即跑过去。他把水淋到头上,高兴地直笑。
不久,水泉沟第二口井也出水了。在县水利局等单位的帮助下,碾子沟村又打出多眼机井。
村民们自发立碑:打井出甘泉,扶贫解民忧。
三
紫荆关一带的玉米,生长期长达一百三十天,口感好,品质佳。王文坡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把这土特产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
他拨通了刘洪安的电话。
刘洪安是保定市一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经理。二人一番商量,策划了“私人定制”玉米,用心包装,诚信经营,吸引顾客放心购买。
玉米上市后,“私人定制”玉米销量不错,但是碾子沟村的玉米产量很大,仍然积压了不少。王文坡在各大网络平台使劲推送。王文坡又找到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恰好这家企业主要研发、生产“玉米大枣粉”“玉米紫薯粉”“水晶粉条”等产品,需要大量的玉米原料,企业立刻表示愿意收购碾子沟村贫困户的玉米。
这之后,河北高碑店一家种业公司决定无偿提供一百亩优质玉米种子,供碾子沟村村民种植。易县电商中心也无偿安装溯源系统一套,为玉米销售打开网络通道……
碾子沟村的玉米终于开始火了。
可是没想到,年初易县的红薯又滞销了。
王文坡又想到了网络,他在网上介绍碾子沟村的红薯品质,以及当下面临的销售困难,有文有图,仅一个小时阅读量突破三万人次,很多粉丝评论和转发。
当天下午,就有多家单位、媒体和多位爱心人士关注,到晚上九点,村民王永奎家的红薯销售达五万斤。
据易县红薯协会统计,全县有两千万斤红薯滞销。当晚,王文坡又与企业联系上,联手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发起公益活动,为易县的红薯找销路。
前不久,作为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王文坡受到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表彰。我再次来到碾子沟村时,在豁亮的村口,在参天的树下,在蜿蜒的大山之间,我分享到了王文坡扶贫的快乐。
(作者:赵学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