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有新姿
黄家山是甘肃成县别具乡韵的一座村庄。庄在山上。满山的黄土地里,过去只种粮食,现在种得最多的是核桃、药材,还养蜜蜂,养牛羊。
去黄家山的半路上,青青小麦拔节生长,雪白梨花缤纷一地,满野的核桃树抽芽,开花,坐果,春光芳菲又明丽。
雨后墒饱,山里人趁机铺地膜,种玉米。阡陌间,地气回暖,水渠叮咚,田间地头热火朝天。园子里,几十名妇女躬腰蹲身,在移栽万寿菊。她们从二月初就开始整地、薅草,育苗、耘苗。一株株菊苗被整齐移栽进田垄,然后扶正,壅土,压实,浇水。那葱嫩的秧苗,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赛过春风十里的画图。
黄家山曾经黄土冒烟,雨阻雪封,祖祖辈辈上山都从林路里走。后来,帮扶企业来了,工程队来了,他们实地勘测,群众们自发投劳,背石背砂,先垫平泥泞坑洼,再砌筑桥涵护坡。为了不砍树、不炸山,路顺着草坡弯绕进村。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栽回林里。半年后,这条从河谷钻进沟岔、又穿溪爬坡的路,旋转着上了村梁。
条条大路连通山前岭后,太阳能路灯在夜里为行人照亮。告别烂泥路后,乡亲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户户接通自来水的事情办起来确实愁人。人在高山上,水在山谷里。找寻到旺盛水源后,挖渠铺埋管网,建设提灌,引水上山。通水那天,人们把水桶举过头顶,把扁担挂起,掬起水花捧在掌心,脸上充满喜悦。
盘过山腰,一座古村映入眼帘。山坳的院落里,欢声笑语。有黄姓人家在娶媳妇、办酒席,果盘瓜子,菜碟丰盛,酒香满院。两个年轻人用手机直播婚礼民俗,主人家为送亲的小孩们派发红包。新郎新娘自由恋爱,他们放弃异乡的工作,回到家乡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盘到山顶,似乎离天更近,感觉能把流云拥揽入怀。成县机场的航班,不时从这片旷野飞越,机声轰隆作响,机翼闪烁银光。坐飞机从高空看黄家山,只见深谷幽幽,山山披绿,林海茫茫。
一座山的春意盎然,离不开村里来的帮扶队。青瓦白墙的是新房,黄绿相间的是田园,沿途怒放的是樱花。驻村帮扶队进村时,正是黄家山人盘腿暖炕的寒冬时节,山中白雪皑皑。他们迎着风雪,挨家挨户走访,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乡亲们难在哪儿。他们向村组干部和老人们请教前人曾经尝试过哪些生计,摸准脉后,又盘算乡亲们缺些啥。起早贪黑种药材、搞养殖、卖山货,走家进户拆危房、改厨灶、建厕所,修花园、种菜园、栽花树,带着乡亲们把生活领到温煦的春天里。
帮扶队有位小丁,大个子,戴眼镜,爱说爱笑,人缘好。他帮村里建起了青皮核桃脱皮车间,帮助乡亲们在网上卖农产品。平日里,他乐于为乡亲们捎个东西,换个灯泡。晚上有空,他帮盖房有困难的人家找工匠、买砖瓦,为孤寡老人打扫院屋。农忙时节,他替没劳力的老人收庄稼、背粮食。周末,他开着车把没出过村的老魏拉进县城逛公园。学美术专业的他,还给家家户户的堂屋挂上书画中堂。五年的朝夕相伴,黄家山人把他、把帮扶队员当成了亲戚。四季的果蔬熟了,都会给帮扶队送来一份,要是谁家备下一顿好饭,都不忘请他们去做客。
和小丁一样朴实的,还有八〇后青年小杜,是一家菌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大学毕业的他,从城市返回家乡后,建起了山里第一座大棚。许多人跑来看,摆着手不相信他能种出木耳。如今七座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菌棒已经点种。这些黑木耳、玉木耳,正纷纷探出软乎乎的小耳朵。他帮带过的上百户贫困人家中,有不少人学会了种木耳。他全程无偿服务,最后把各家各户的木耳照单回收。尝到甜头的乡亲,团结起更多亲邻纷纷种起了木耳。他今年扩建了加工生产线,通过一年两茬的春耳秋耳,就能让不少人稳稳当当奔小康。
青泥河、羊八河涓涓流淌。山里人依托四季山花,办起蜂蜜加工厂。油用牡丹、药用芍药正次第盛开,山谷变成了花海。一度以挖药、砍树、狩猎为生的山里人,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听,有人在唱小曲:“正月呀,冻冰呀,立春消,二月的鱼儿水上漂,三月的桃花映山红……”竹笋、香椿、蕨菜千发万长,青杏正肥,深山正秀。我聆听露水滋润庄稼,向田野展望。看,澹澹的是春山,蓬蓬的是汀草,山山村村焕然一新,掩映在绿树中的村落,保留着马鞍架构、两坡檐水的民居风貌,大气又亮堂。上百年的大宅门依旧挺立,起起伏伏的三山九梁更加蓊郁,合抱不住的大橡树愈显苍翠。
我知道,努力创造生活的人们,生活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创造:每一寸田土,都孕育葱茏;每一座青山,都是养人的金山银山。
离开黄家山时,蓝莹莹的天边,山坡潮润,一片片花海,美极了。春天从山河醒绿的泥土里抽芽,春天从汽车奔跑的大路上山,春天把孩童的风筝放飞,春天让半开的群花烂漫……草莓园吸引着游人采摘,开心农场的柴火鸡正炖得烂香,农家客栈刚刚又住进一车游人,压弯枝头的满树樱桃由翠变红。
满野生机,一定又将迎来穰穰满家的好收成。已经开学的山乡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少年书声,琅琅回荡……
作者:牛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