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乡识铭文
据统计,现存商代和西周的铜鼎有1000余件,而宝鸡作为周秦故里,出土的铜鼎以西周时期为主,并以铭文见长。
周人长篇铸铭的目的,正如《礼记·祭统》所云:“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铭文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如康王时的大盂鼎和昭王时的旟(yú)鼎为我们提供了西周时期社会土地占有形态的真实情况。
恭王时的五祀卫鼎和九年卫鼎为研究西周中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康王时期的小盂鼎详细记载了康王时期盂受命征伐鬼方的情况,这是青铜器铭文中所见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厉王时禹鼎记录了周王朝讨伐南淮夷、东夷的史实。恭王时的师鼎是研究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等德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特别是2003年出土于宝鸡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的逨(lái)鼎,数量达12件之多,而且每件都有长篇铭文,创下考古史上窖藏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纪录。
图①
图②
其中四十三年逨鼎铭文(图①、图②)记录了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六月丁亥这天,逨因治理林泽有功,周王册封其为官司历人(监察官)并训诫其如何施政,以及赏赐的情况。
“司历”是西周时期监察一职的称谓,说明至少在西周宣王时期中国已经有专门的监察官员了。
更重要的是铭文中年、月、日、月相的记录是我们解开西周历史之谜的密码。
迄今为止,在眉县杨家村一带先后出土过4批青铜器,其中至少3批已经确定为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
在一个地方如此密集地发现一个家族的青铜器,是否在告诉我们,这里在2800年前曾经生活着一个绵延了数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
类似单氏家族的西周王臣贵族的青铜器窖藏、墓葬,在宝鸡屡屡发现,分布也非常密集。这些窖藏、墓葬的主人如南宫、函皇父、善夫克、裘卫、伯多父、单逨等都是权倾一时的重要人物。
图③:大盂鼎拓片
当年他们埋入地下的那些诸如大盂鼎(图③:大盂鼎拓片)、大克鼎、毛公鼎、逨鼎等青铜瑰宝,如今都变成了博物馆里的珍藏,成为曾经辉煌的记忆。
3000年过去了,那些生活在陈仓大地上的世家大族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段被历史遗忘了的记忆正慢慢地被不断破土而出的青铜器唤醒,它们或美轮美奂,或正史补史,或工艺精湛,正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点地为我们还原历史,为后人书写“青铜器之乡”今天的辉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在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
铜鼎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品质的凝聚。
古往今来,“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革故鼎新”“钟鸣鼎食”等等,这些家喻户晓的词语,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和传统美德依然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作者:陈 亮 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本报记者张丹华采访整理。图片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