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医生李孟云: 20年乡村行医路 不仅仅在救死扶伤
村里有1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李孟云平均每天都要上门看望一位老人。
李孟云进村入户访视村民,丈夫常会放下自己的工作,陪伴她一起出行。 (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的2018年度“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中,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村医李孟云、林溪镇高秀村村医谢文锦、同乐苗族乡高武村村医侯武,以及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归坪村村医韦金成、大年乡吉格村村医王振德等5人,荣获全国“乡村好医生”荣誉称号。
李孟云是五人中惟一的女医生。
每天的时间由病人决定
6月3日晚上7时,原定约好采访的李孟云,又爽约了。这已经是第四次。
“还是别采访我算了,一是做得好的村医太多了,二是我实在太忙了,我的时间都由病人决定的。”话语不多的李孟云,每天的工作都围着村里的3000多名村民转。
6月3日也是一样。清晨起床,照顾公公婆婆和一双儿女吃完早餐,刚想去送孩子上学,一位村民来找她,说头痛头晕一个晚上了。
刚处理完这位病人,前一天约好去为一位老人上门体检的时间到了。等她体检完回到家里,已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这时,村医务室里一位发烧的孩子在等着她……
傍晚6时,得知去镇卫生院生孩子的一位产妇已出院回家,李孟云的丈夫赶紧提醒她去家访。同是医生的他,已为她准备好产后访视包,把摩托车开到了医务室前等候……夫妇俩完成访视回到家,已是晚上8时。但他们非常开心,因为产妇和宝宝都很健康。
李孟云笑着说,这已是最为平常、轻松的一天。如果有重症病人,或特殊病人要处理,那就会更忙。她说做医生20年来,她从未睡过午觉,每天晚上也多是次日零时过后才能休息。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所以也不觉得特别累。
一家人受她影响当医生
李孟云是从融安县板榄镇一个山村嫁至三江县丹洲镇板江村的媳妇。小时候,爷爷是村里很有名的村医。她的父亲早逝,爷爷成了一家人的顶梁柱。她初中毕业后,就留在家里帮妈妈照顾弟弟妹妹,也常抽空给爷爷做助手,给村民送药、陪爷爷出诊,久而久之,自己也就萌生了做医生的理想。通过自学,18岁那年,她考上广西卫生干部管理学院函授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着爷爷实践。三年后,她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为村民健康服务。
“20年前的村医比现在难做多了。”李孟云回忆说,那时人们的健康意识远没有现在高,这给乡村医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以孕妇生产为例,那时因种种原因而没能送到医院分娩的孕产妇并不鲜见,由于人命关天,乡村医生只能迎难而上。1990年代末,经她在家接生的,就有十多人。
而经历过这些之后,村民对她也更加信任。她也趁机加深与村民的沟通,从乡风民俗入手,对一些极不愿意去医院分娩的孕妇,在发现她们怀孕之初,就加强健康宣教,把国家的优生优育、优抚政策讲给她们听,引导她们去医院孕检、咨询。最近10年,她负责的板江村已没有一位产妇是在家里分娩的了;重病、急诊病人也比10年前少多了。
李孟云说,看着村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她感到非常欣慰。
在李孟云的影响下,弟弟、弟媳和妹妹,也受到她的影响,先后读完医学院校后回到当地做医生。现在她和丈夫两边的家人,已有9位医生,其中7人是乡村医生。
妇唱夫随奔走乡间小道
李孟云笑着说,她获得的全国“乡村好医生”荣誉称号,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丈夫是村里的个体医生,但他许多时候都在配合自己做村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把家里的事务和孩子的教育也包揽了,让她有更多的时间,配合丹洲镇卫生院做好家庭医生服务。
“李孟云非常勤勉、努力、细心,好学上进,真是个好医生。”丹洲镇卫生院副院长蒙思化介绍说,李孟云协助镇卫生院家庭生团队负责板江村民健康保健,管辖72个签约家庭,有卧病在床的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年患者,也有其他慢性病人群,她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总是主动上门服务。在她的健康宣教引导下,近五年来,绝大部分村民都能主动到镇卫生院体检、定期取药,孕妇的建卡、体检和入院分娩已实现100%,产妇的产后访视也已实现100%。
李孟云在村里有口皆碑。面对大家的夸赞,她总是笑着说:“我只是村里的一位健康使者,真正的健康,还需靠大家自己照顾好自己。”
(今报记者罗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