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驴友”池州石台大山深处峡谷探险遇险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3月31日,来自铜陵的8名“驴友”,私自结伴“闯”入池州石台县七都镇尚未开发的一条原始峡谷。期间,其中一人摔伤、七人迷路。接到报警后,石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急组织当地人武部、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局、七都镇人民政府等多部门50余人,调集大型吊车、冲锋舟、警车、救护车等设备,历时20多个小时,直到4月1日上午11时左右,被困人员终被全部成功救出。
3月31日,时值周末。出于对石台县大山深处的好奇,一群来自铜陵市的3女5男旅游达人组合结伴前往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山上,他们相约前往此地一处尚未开发的神秘大峡谷——六百丈水库,听说悬崖间有一处无比秀美的瀑布,人人精神亢奋,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冒险前往,一探究竟。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条叫做六百丈的峡谷,无论是深度,高度,还是险度,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当地有民谚:六百丈,高万丈,鹰不上冈猴打颤。当他们来到一处数百米高的大悬崖时,原本崎岖的山路一时间没有了前行的踪迹。面对深不见底的沟涧,听到声如巨雷的山涛,不禁个个打起了寒颤。
正当他们试图放下缆绳攀爬到谷底时,突然“哎呀”一声惊叫,一位50多岁女性“驴友”在拽拉峭壁上一根枯木时,不慎将树木连根拔起,人随着山石哗啦啦地滚落下来,摔伤大腿骨后,“挂”在悬崖边的树兜上动弹不得。随行“驴友”大惊失色,一边自行抢救,一边请求救援。当日下午13点47分,救援的电波通过七井山一位村民手机传到当地相关部门。
得到求救信号后,石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当即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组织营救,并针对六百丈极度复杂的地形地貌,一边安排由各部门人员和正在进行集训的3名民兵以及当地10余名村民组成的救援队,携带担架及救援设备赶赴事发点;一边与县人武部联系,制定出绕道救援和请求省军区采用直升机空中救援的预备方案。
地形错综复杂搜救一度受阻
当救援队风驰电掣沿着盘山公路赶到山顶时,他们没想到的是,事发地点位于山下的半中腰。由于峡谷陡峭、落差极大,要想把受伤者救上来,必须沿着70度坡度,向上攀岩2000多米的距离。如此的陡峭山体,不要说担架无法使用,就是徒手,也很难有人顺利爬上去。再说,这片悬崖岩石风化严重,随时都有乱石顺坡而下,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怎么办?救援队决定启用另一套救援方案,绕道从山下的六百丈水库进入,由下而上进行施救。这套方案虽然可行,但从山顶绕到山下,其间要多走近五六十公里的山路。救援队员明白,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敢怠慢,开足马力,一路急行。16时23分,当所有救援队伍集结在六百丈水库码头,正准备乘船进山时,大家一时傻了眼:原来,进山道路需要通过两公里长的一段水面,而停放在水面的渔船早已腐烂,根本无法乘人。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县人武部人员决定使用冲锋舟过水救援,随即安排精干人员冒着危险,从50多公里外的县城,将长达十多米的冲锋舟运到现场。正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更大的麻烦来了:由于水库大坝距离水面高达30米,沉重的冲锋舟更本无法下水,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吊车。此时,距离事发已过去三个半小时。虽然大家焦急万分,但只能干着急。
几个小时后,大型吊车终于克服山路坎坷不平、路窄坡陡的重重困难来到事发现场。经多次架机,冲锋舟终于下水,第一批专业救援人员赶赴深山。这时,沉重的夜幕已经严严实实地罩在了整条山谷。
历经21小时救援8人成功获救
六百丈峡谷深度达十多公里,其中水路仅两公里。这就是说,救援队员下了冲锋舟后,还得步行很长一段山路。这支由11名消防员、公安民警、应急民兵、当地向导等人组成的救援队伍,仅凭手中微弱的手电,艰难跋涉3个多小时才赶到事发地。此时,受伤“驴友”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加上伤口疼痛,已体力不支近脱水状态,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不仅如此,同行的其他“驴友”此时同样也体力衰竭,精疲力尽。来不及多想,救援人员立即用4根绳索,在漆黑的山林里,前后耗费两个小时,终将“挂”在悬崖上、距离地面60多米高的受伤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
人是救了下来,可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乱世丛生、布满荆棘的山路不但无法运送伤员,就是其他人,也很难走得出去。救援队只好给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并给其他“驴友 ”补充体力后,生起一堆篝火,裹着潮湿的衣服,挤干灌水的鞋袜,一直在料峭的寒风中等到东方发白后,才将伤员抬上担架,踩着锋利的乱石,浸着刺骨的溪水,快速运往山外。
几乎同时,第二批救援队也携带食品饮水赶往事发地增援,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即4月1日上午10时55分,经过2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8名游客被成功救出。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今日获悉,4月1日,石台县已安排车辆将这8名驴友送回铜陵。据介绍,这8名“驴友”年龄大约都在40-50岁之间,此次为专程探险旅游。
汪皖平 江雪飞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