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融安板桥乡三姐妹照顾瘫痪叔叔18年
二姐陆慧娟在给叔叔按摩手臂。
为叔叔剃后脑勺头发。
在融安县桥板乡江边村葡萄屯,一户陆姓人家的三个女儿,嫁人后时常结伴回娘家,不只看望父母,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亲叔叔。照顾叔叔的担子,自2000年从父母肩上接力过来,她们已挑了18年。
从头到脚细致护理
7月15日早上,陆慧娟、陆小娟姐妹带上为叔叔新买的空调被等日用品,从柳州市区出发,返回融安县桥板乡的娘家。大姐陆会平早几天已先回到家了。
三个小时的车程,到家放下行李后,三姐妹便开始帮瘫痪在床的叔叔做护理。
首先打开一张简易折叠床,铺上垫子,三姐妹和父亲一起,合力将叔叔从铁架床抬到折叠床上。
然后大姐整理叔叔的床铺,把床单、被褥、席子等拿去洗晒。铁架床上铺的木板也拆下来,放在阳台晒。
接下来是理发。二姐用电动理发器给叔叔剃头发。剃到后脑勺时,由于叔叔的脖子动不了,三妹用双手抬起叔叔的头,二姐继续剃叔叔后脑勺的头发。理完发,三妹打来水,帮叔叔洗头。
洗好头后,三妹重新打水帮叔叔洗腿部和脚部。分局部来洗,每一个部位用湿毛巾擦一遍,涂上香皂,揉出泡沫,用手搓除角质,再用毛巾蘸水擦干净。清洁完一处后按同样的步骤清洁下一处。由于叔叔的腿是勾着无法伸直的状态,腘窝处等比较隐蔽的地方,需要更细致地清洗。脚部除了修趾甲,脚跟、脚背、脚板底、脚趾缝,同样都要一一搓洗。
三妹负责洗脚的同时,二姐在帮叔叔按摩手臂、拔火罐。二姐在柳州市箭盘路附近开了一家中医理疗养生馆,有专业手法,每次回来她都要帮叔叔做理疗。
整个护理需要一个半小时。护理完毕,重新铺好干净的床铺后,大家又合力把叔叔抬回原来的床。
乐观心态安享生活
清洁护理后的叔叔,容光焕发。面对来客,他道出了自己的经历。
他叫陆勇,生于1962年。10岁那年,他的膝盖开始痛,因为家里穷,没有钱到医院看病。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得的是风湿病,只通过民间药酒来治疗。药酒并没有起到疗效,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从下肢渐渐发展到腰部、脖子,都无法动弹。
到1995年,陆勇只能平躺在床上了。2016年,陆勇因为牙龈问题,被送到市里的医院检查。这时他才知道,导致他瘫痪的病,叫强直性脊柱炎,而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未能改变他的现状。
因为身体不好,陆勇没有成家,也没做过别的工作。最初发现自己再也起不了床时,他的心情很沮丧,后来慢慢习惯了,觉得沮丧也改变不了什么,不如乐观地过。好在有大哥大嫂照顾,以及大哥大嫂的三个女儿的细心呵护,每个月还有政府给的重度残疾人补贴。
现在,陆勇除了脖子和腰部以下瘫痪,手基本还能正常活动。把饭端到床头,他能自己吃饭,也能给自己擦背,睡眠也好;平时太闷了,就动手调台看电视、听广播,或者点一支烟,或者推开床头的落地玻璃门,看看一线蓝天白云……
“你带我长大,我养你晚年”
早年陆家分家后,陆勇就跟大哥大嫂住;瘫痪的最初几年,也是由大哥大嫂照顾。受父母影响,陆家三姐妹都有一颗孝顺的心。
2000年接过护理瘫痪叔叔的担子时,大姐陆会平才20岁,两个妹妹还未成年。如今,大姐养育一双儿女,二姐离异单身,三妹的女儿还未满周岁。她们选择在柳州工作、安家,为的就是离家近,方便一起回家照顾叔叔。
因为有各自的工作,三姐妹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平时主要是由在家的母亲照顾叔叔。母亲年纪也大了,只能做些简单的日常护理。每隔一两个月不定,需要为叔叔做大清洁护理时,三姐妹就会相约一起回家来。
18年来,在侄女们的精心护理下,长期卧床的陆勇从未生过褥疮。他说:“侄女们对我像对她们的父母一样好。”
三妹陆小娟曾写过这么一段话:“你带我长大,我养你晚年。今天你善待父母的举动,就是明天儿女善待你的修为。百善孝为先!”
这一次回家,大姐陆会平带小女儿回来。小女孩才一岁多,还不会讲话,阿姨们在忙着护理时,她喜欢凑过来看。也许小女孩还不明白大人们在干什么,但相信孝和善的种子,已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播撒。
(林志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