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抒怀《遇见花山》
到广西考察,始闻花山岩画。曾看过贺兰山岩画,那是万年前古迹,花山岩画千年历史,如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着好奇,我走近了花山。
船行江流之上,两岸风光旖旎。约一个时辰,江流即将拐一个湾时,船靠岸了。这是一片开阔的盆地,两岸茂林修竹,清秀隐逸,抬眼间一个小村庄若隐若现。不远处的江岸边是一排拔地而起的断岩山,山势陡峭,但郁郁葱葱。临江一面有国画般点染留白的石壁,被苍翠的山脊镶嵌着,格外显眼。同行的专家说,那里就是花山岩画的核心部位。
登岸后,行数百米,沿途渐有宣传栏和雕塑之类。来不及欣赏两边静秀的田园风光,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们从山脚拐到了石壁前面。仰首望去——啊!巨大的石壁上铺满着栩栩如生的赭红色壁画,那么鲜艳,那么灵动,那么壮观!鲜艳得殷红乍目,演绎着远古的浪漫和血性;灵动得呼之欲出,先人们沉浸欢乐之中;壮观得震人心魄,那是怎样的旷世艺术啊!
专家说,经过十多年努力,花山岩画终于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遗产形成于战国前后,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文化景观。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遗产把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初识壁画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眼前的花山作为遗产的核心部分的确是雄伟壮丽,动人心魄。岩画图像有若干组,每组以裸体跣足的人像为主体,似载歌载舞,又似行操舞拳,间杂着马、狗、铜鼓、刀剑、太阳等图像,围绕着腰挂刀剑、头戴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威风凛凛的巨人。花山岩画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其整体规模、单体气势、个体造型是其他岩画难出其右的,尤其是剪影般的艺术效果,寥寥数笔勾勒出粗犷的外貌及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壮民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
据说申遗讨论时,国际大师们曾提出其考古研究需要深入的问题,如岩画究竟反映的是什么?岩画是怎样画上去的?我倒是以为,最重要的是岩画的文化内涵。它一定反映了古代百越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风貌,有人按照图画上的动作复制,竟然和至今流传的花山拳高度相似。遗憾的是那时中原已有文字,而此处未题只字,但书画语言已经表明具有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正如《人类简史》所说,就整体来说我们科技进步很大,但就个体而言古人比我们聪明能干得多。专家们另一个担忧是岩画的保护,是啊!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很多壁画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当我们看到那些措辞严正的村规民约,以及敬重先人的壮族同胞虔诚的表情时,也释怀了不少。
返程中,沿江许多地方正在施工,一问得知是在进行夜游景观打造,此地准备举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我的心里既为遗产地的开发充满期盼,又为保留岩画纯真本质心怀期许。正想着,一棵古老高大的龙眼树映入眼帘,树干上鳞次栉比长了不少灵芝类菌子,旁边几棵冠盖硕大的古榕树枝繁叶茂,周遭散布着一丛丛婆娑入云的桂竹,水光中传来渔夫悠远的歌声……我顿时联想到古骆越人那疏食遨游、其乐融融的群居生活,似乎用那栩栩如生的岩画告诉我们: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精神永存。
(邹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