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一轮优化审批服务:材料不用反复交 证明文书可免除
6月29日,柳州市行政审批局组织各有关单位,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柳州市新一轮优化审批服务创新改革行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改革行动于5月推出,推出了市场主体需求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16项审批改革举措,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内,便有9项改革举措取得实质性进展。
区域评估制度试点改革
改革前:220项材料,向不同单位反复提交
改革后:材料不超100项,不用重复提交
柳州发改委负责推进区域评估制度试点改革。改革前,对于建设单位和企业而言,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有100多项,审批环节繁杂周期长,且审批全程的220项材料要向不同单位反复提交。改革后,凡是已经提交过的材料不用再次提交,全过程申请材料不超过100项。
在实施鹿寨经济开发区区域评估制度试点中,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评估事项,将由政府统一办理,并将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作为重点推广片区。
同时,规定区域评价成果有效期至少为一年,法定时效长于一年的评估成果在有效期内予以采用,不再重复评估,有效降低了建设单位和企业的投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
改革前:需提供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改革后:自己填写承诺书即可
柳州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让一些因无法开具证明而不能办理行政事项的情况成为了历史。
改革前,申请人在依法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行政事项时,需要提供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机构出具、用以描述客观事实或者表明符合特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等风险较大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依申请的行政事项时,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
例如,当市民与单位终止劳动、人事关系后,要在网上提取公积金。原来需要提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制之后,可以不需要证明,只需书面承诺已终止劳动关系即可。
免予办证改革
改革前:办理许可流程多
改革后:许可免除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对低风险小规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改革。
改革前,这些项目按照原有的要求也需要经过总平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等一系列的办理流程,耗时较长。改革后,对项目用地范围内集中自建房片区、非市政道路上的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管线,以及市政道路上小规模管线及附属设施等市政设施,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对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审批工作,该局则将权利下放城区办理,方便居民就近到各个城区办理加装电梯业务,也有利于集中了解和协调处理相关事宜,让加装电梯的规划审批内容更贴近住户的意愿和需求。
推行“拿地即开工”政策
改革前:实施范围狭窄
改革后:实施范围扩大
柳州市住建局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政策,减少审批前置条件,推行“预审”服务,实现多个环节同时起步、并联办结,让审批部门“并肩跑”,审批程序“并联跑”,项目落地“加速跑”。
改革前,“拿地即开工”实施范围仅限于柳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改革后,“拿地即开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柳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达成建设或投资协议、拟取得土地已办理“农转用”手续或“农转用”及征收手续已上报审批的建设工程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类项目、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复杂的项目、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不包括在内。
证明文书提交制度改革
改革前:需提交不动产权属证明
改革后:信息一致免予提交证明
柳州市是广西唯一开展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的城市,规范地址使用,遏制虚假地址注册,有利于推动申请材料的进一步精简,提升登记审批效率。
改革前,企业申请登记注册时需要申请人提交住所证明材料如不动产权属证明、租赁合同等。改革后,申请人在填写住所(经营场所)的地址后,系统会自动比对,若填写的地址与信息库一致,则可免于提交产权证、租赁合同等住所证明文书。
“通办模式”更便利 一个电话全解决
在改革中,柳州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全面推行“全城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服务模式。同时,逐步扩大政务服务“跨省(市)通办”事项、领域及覆盖范围,并通过推行深化“全程网办”、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优化“多地联办”等政务服务方式,为产业发展、流动人员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该局还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依托“12345”政府热线,将10个审批科室咨询电话及1个投诉电话完成“一线归并”,群众有任何建议、咨询或投诉通过一个电话就能传达。
“大数据”作保障 信息共享更方便
在新一轮优化审批服务创新改革行动中,各部门间政务数据汇聚的融合应用也是其中重要一环。该局以柳州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一体化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
目前,该共享平台已接入476家单位,挂载数据资源3171条,汇聚各类政务信息数据32亿余条,数据接口累计被调用1200余万次,并已实现高龄补贴发放业务、二手房过户“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业务等51个应用场景的支撑,涵盖公安、卫健、人社、公积金、民政、不动产等多个部门。
今报记者廖艳明